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禅意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微妙互动。
前两句写竹林景色:新竹脱去笋壳后已长成挺拔的竹林("筼筜脱箨"),沾着露水的青苔小径蜿蜒深入("袅露搓烟藓径深")。这里用"搓烟"形容雾气缭绕,把静止的景物写得充满动感。
后两句转入人物活动:诗人盘坐在蒲团上冥想("宴坐蒲团空寂处"),突然一声鸟啼打破了宁静("一声啼鸟故相侵")。这个"侵"字用得巧妙,既写鸟声闯入,又暗示禅修时心绪被扰的微妙感受。
全诗通过"竹林-小径-蒲团-鸟鸣"四个意象,由远及近地构建出一个清幽的修行空间。最有趣的是结尾的转折:当人追求绝对宁静时,自然界的声响反而成为"入侵者",这种矛盾恰恰展现了真实的生活情趣。诗人没有抱怨鸟啼,而是用"故"(故意)这个字,让整首诗在静谧中透出几分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