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次淮河龟山

宿舸边淮次,山村春事赊。
野桃临水短,津柳傍风斜。
草暗都梁路,鸥明钓渚沙。
自怜非少壮,抚景惜年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停泊在淮河龟山附近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开篇两句点明地点和季节:夜晚将船停靠在淮河边,山村的春天来得比别处更晚些。"春事赊"这个说法很生动,仿佛春天是赊账买来的,迟迟不肯到来。

中间四句用四个特写镜头展现春日风光:野生的桃树临水而生显得低矮,渡口的柳树被风吹得歪斜;通往都梁的小路被青草遮掩,沙洲上的白鸥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些画面看似随意,实则精心安排——桃红柳绿是典型春景,而"草暗"暗示草木渐深,"鸥明"则用光影对比增强画面感。

最后两句转折:看着这些景色,突然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不由为逝去的年华感到惋惜。这种感慨很自然,就像我们翻看老照片时会有的心情。诗人没有直接说"我老了",而是用"自怜非少壮"这样含蓄的表达,让伤感显得更真实动人。

全诗妙在两点:一是用简练的文字画出鲜活的春日图,二是把人生感慨融入风景描写,让读者在欣赏美景时自然体会到时光易逝的惆怅。就像我们旅游时看到美景拍照,突然发现照片里的自己也有了皱纹,那种复杂心情被这首诗精准捕捉到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