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石边水边芭蕉的清新画面,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出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暗含人生哲理。
前两句用"斜缀""舒副"两个动作词,把芭蕉倚石生长的姿态和水波映叶的灵动写得活灵活现,就像用相机定格了植物与流水相依的瞬间。中间四句是精华所在:流水的气息让芭蕉显得润泽,而芭蕉自身的清冷气质又让人感到内心宁静。这里用"冷彻内心虚"五个字,既写芭蕉青翠冷冽的视觉感受,又暗指它能让人心境空明,一语双关。后两句把月光下的芭蕉比作王维画中的雪景,在寻常景物中发现艺术美,就像让我们在平凡生活里寻找诗意。
全诗妙在把常见的芭蕉写得既有鲜活的生命力,又能引发哲思。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我们通过"流水润""内心虚"这些具体感受,自己体会其中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最后用王维的画作比喻,既赞美了眼前景致,也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就像现代人用手机拍下美好瞬间分享给朋友一样自然亲切。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