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执礼和台平章丹山隐玉峰石时寓江阴
昭代优勋旧,平章谢斗班。堂开新绿野,玉隐小丹山。
曣皖文璀错,孚尹气往还。昆丘玄圃畔,台峤赤城间。
不假工雕琢,元承帝宠颁。静容宾从仰,明烛鬼神奸。
秩礼均恒岱,谦光俯粤蛮。俨持周勃节,秀拥楚巫鬟。
树错珊瑚朵,苔封翡翠斑。座裀联绮縠,车毂映朱殷。
或跂双么凤,时窥一白鹇。炉香岚勃勃,檐雨瀑潺潺。
地缩三鳌岛,天长九虎关。文饶淫玩好,灵运癖跻攀。
日月由来绕,风云不暂閒。殷曾求傅说,汉亦聘商颜。
金匮盟藏券,青春诏赐环。皇基同永固,国步罢多艰。
馆阁题千首,琮璜价百镮。愿移铭盛烈,褒史著人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功勋卓著的大臣(平章)退隐山林后的高雅生活,同时暗含对朝廷的忠诚。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理解:
1. 功成身退的隐士形象
前八句写这位大臣主动辞去朝堂要职("谢斗班"),在丹山建起绿野堂隐居。他收藏的玉石未经雕琢就自带光华(比喻人品高洁),住处宛如仙境(昆丘、玄圃都是神话中的仙山)。
2. 隐居生活的细节
中间部分用大量比喻描写他的日常生活:
- 用周勃(汉代名将)的节杖、楚巫(巫师)的发髻形容山石形态
- 珊瑚般的花朵、翡翠色的苔藓写庭院景致
- 香炉袅袅、檐下雨瀑声展现闲适氛围
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既风雅又带仙气的隐士之家。
3. 忠君爱国的内核
最后八句笔锋一转,通过"金匮藏盟券"(保存重要文件)、"青春赐环"(皇帝召回)等典故,揭示这位隐士随时准备为国效力。结尾"皇基永固"直接点明其隐居不忘忧国的赤诚。
诗作亮点:
- 每两句就切换一个画面,像电影蒙太奇般展现隐居生活的不同侧面
- 用玉石、仙山等意象双关,既写实景又暗喻人品
- 在闲适描写中暗藏"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士大夫情怀
这种表面写隐居闲趣,实则抒发政治抱负的写法,是古代官员诗歌的典型特征。
王逢
(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