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仲咸对雪散吟三十韵

静对春天雪,时烹月俸茶(自注:副使俸唯茶一色。)。
久闲便(自注:平。)澹薄,渐老厌諠哗。
徙倚终朝看,溟濛向晓加。
应同头上发,复乱眼中花。
光暝侵灯暗,声繁拂竹斜。
东风吹片片,北户积些些。
最豁三农望,匀淹百草芽。
润胜天上露,媚掩日边霞。
史笔应先纪,丰年的不赊。
舞萦农叟袂,飘逐使君车。
善政商于郡,优闲副使家。
酒钱随分有,诗笔且须誇。
岸洒泉声好(自注:公署南即丹水。),园滋荠色嘉(自注:商于地暖,雪中多荠。)。
无心思北阙,有兴读南华。
地隐商于洛,山绵楚与巴(自注:南山东入楚,南连巴峡。)。
拖肠甘似鼠,画足不争蛇。
有病如原宪,无才敌景差(自注:一云力何反,取以叶韵。)。
由来叩寂寞,全胜事骄奢。
世态诚堪笑,前贤亦可嗟。
绛侯憎贾谊,白傅怨王涯⑴。
宣室终前席,浔阳暂种畬⑵。
升沉常自得,消息一何佳。
自顾曾伤翼,甘同不食瓜。
但全蝼蚁命,敢斗虎狼牙。
竹箭天生直,潢污地本洼。
敢云求富贵,且免奉奸邪。
夜黑灯烧桦(自注:商州无油,多烧桦烛。),朝饥饭带砂。
尚惭纡紫绶,岂望署黄麻。
亲寿高如鹤,儿娇语似鸦。
时时倾一酌,聚口笑唅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描写了他在商州担任副使时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全诗语言平实自然,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浮华的厌倦。

诗的开头写诗人在春天对着飘雪,悠闲地煮着朝廷发的俸茶(当时副使的俸禄只有茶叶)。这里透露出诗人安于清贫、享受闲适的生活态度。他说自己长期闲居已经习惯了淡泊,年纪渐长也越来越讨厌喧闹。

接着用生动的笔触描写雪景:雪花像白发一样飘落,又像乱花迷眼;雪光让灯火显得暗淡,雪声伴着竹叶沙沙作响。东风把雪片吹得纷纷扬扬,在门前堆积起来。这场雪对农民来说是及时雨,滋润了百草嫩芽,比天上的露水更滋润,比天边的彩霞更美丽。

诗中提到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在商州当副使很清闲,有酒钱可以买酒,有诗笔可以写诗。公署南边就是丹水,园子里在雪中还能看到荠菜(说明当地气候温暖)。他说自己已经不想着回京城做官,反而有兴趣读《庄子》(南华经)。

后半部分诗人用自嘲的语气描写自己的处境:像老鼠一样满足于简单生活,像画蛇添足一样不与人争。自称有病像古代穷书生原宪,才华比不上楚国文人景差。他认为安于寂寞比追求奢华更好,看透了世态炎凉,觉得前人的遭遇也令人感慨。

最后写自己的生活细节:晚上烧桦木照明(当地没有灯油),早上吃饭还带着砂石。虽然穿着官服,但并不奢望升官。只希望父母长寿,孩子健康成长,一家人能常常聚在一起喝酒谈笑。

全诗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对自然美景和家庭生活的珍视,以及对官场浮华的疏离感。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真挚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古代文人在偏远地区任职时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