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巴人最重上元时,老稚相携看点诗。
行乐归来天向晓,道傍闻得唤蚕丝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巴蜀地区(今四川一带)热闹的元宵节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前两句写节日氛围:当地百姓特别重视元宵节,老老少少互相搀扶着出门,兴致勃勃地观赏灯笼上的题诗(古人常在花灯上写谜语或诗句)。这里"看点诗"三个字特别生动,既说明元宵猜灯谜的传统,又表现出百姓的文化趣味。

后两句更有意思:人们玩乐通宵直到天亮,回家路上突然听到路边有人叫卖"蚕丝"。这个细节看似突兀,实则巧妙——既点明元宵节后春天将至(养蚕季节快到了),又用市井叫卖声冲淡了通宵狂欢的奢靡感,让节日回归到朴实的生活本真。

全诗妙在:
1. 不写月亮花灯等俗套,而是通过"搀扶看灯""通宵玩乐""清晨叫卖"三个生活切片,展现真实的民间元宵
2. "唤蚕丝"的结尾犹如电影镜头,从节日狂欢突然切换到日常生计,余味悠长
3. 语言像聊天一样自然,"老稚相携""天向晓"等表述现在读来依然鲜活

这种写节日的独特角度,比单纯描写热闹场面更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人间烟火气。

彭永

彭永,曾通判巴州(清道光《巴州志》卷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