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又充满生活智慧的家庭场景,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像镜头特写:春风轻拂的小楼里,年轻的妻子正在安睡。诗人与妻子商量家庭生计,言语间满是疼惜("最堪怜"三字透露出丈夫的体贴)。这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夫妻灯下聊柴米油盐的日常,却能让人感受到婚姻中相濡以沫的温暖。
后两句笔锋一转,从私语变成公开建议:诗人劝妻子把家搬到"百福坊"南边,多购置"千金圩"的田地。这两个地名取得巧妙——"百福"象征吉祥,"千金"暗示财富,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暗含理财智慧。在春风吹拂的夜晚,夫妻认真规划着未来,既有小日子的烟火气,又藏着改善生活的务实打算。
全诗妙在将普通生活场景写出了诗意:春风楼阁的静谧、夫妻夜话的温情、置产规划的远见,共同构成了一幅古代小康之家的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生活观察告诉我们,幸福不在于惊天动地,而在于有人共度平凡岁月,一起为更好的明天打算。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