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山

玉华山来自何处,巉巉拔立陵紫烟。上有干云切霄之苍松,下有迸崖漱壑之清泉。

长河西来齧山足,燐火白日明峰巅。浮岚暖翠入窗户,六月殿阁风泠然。

我来岂暇吊古迹,俛仰但喜遗嚣喧。心魂澄澈耳目醒,如脱世故游神仙。

平明却入俗尘去,回首烟萝羞满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玉华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登山时的身心体验。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山景的雄奇(前六句):
诗人用"巉巉拔立"形容山势陡峭高耸,像要刺破紫色云烟。山上松树高得几乎能碰到云彩,山下清泉在石缝间奔流。一条大河从西面冲刷山脚,山顶在阳光下闪着奇异光芒("燐火"可能是阳光照射的比喻)。云雾和青翠的山色透过窗户,六月天里寺庙殿堂却凉风习习。

2. 登山的感悟(中间四句):
诗人说我来不及凭吊古迹,只是欣喜能逃离尘世喧嚣。在这纯净的环境中,心灵变得清澈,耳目一新,就像摆脱了世俗烦恼的神仙。这里突出了自然对人的净化作用。

3. 离去的惆怅(最后两句):
天亮时不得不回到尘世,回头再看这座云雾缭绕的青山时,不禁为自己重返俗世感到羞愧。这个结尾通过对比,强化了山中美景对诗人的吸引力。

全诗通过:
- 夸张的比喻(松树干云、燐火白日)
- 动静结合(静态的山与动态的河、泉)
- 感官描写(视觉的山色、触觉的凉风)
- 心理对比(山中的超脱与尘世的烦扰)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身处其中的愉悦和离开时的留恋。普通读者可以感受到:当我们暂时离开繁忙生活,置身壮丽自然时,那种身心焕然一新的体验,以及不得不回归现实时的不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