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南城

全州城南何壮观,石崖为趾江为濠。
凌落渡江骑马去,空濛瘴雾漫绨袍。
逦迤过滩水,小艇浮桐槽。
半渡急雨雪,舟师失飞篙。
雨飞山路水如注,石齿荦确森戈刀。
马蹄转侧不得过,有力如虎空皮毛。
地穷路尽处,横绝青山高。
褰衣扶杖蹑天险,十步九顾愁猿猱。
长沙顿伏几百折,背膂菌蠢盘鲸鳌。
马瘦人力倦,野阔风怒号。
薄暮投宿驱湿厉,析薪爨鼎烧村醪。
一杯酸涩不可咽,平原督邮羞儿曹。
我行湖湘历八郡,政欲阅实宁辞劳。
才疏病懒事多废,南山何日接蓬蒿。
清风明月共三友,山猿野鹤来二豪。
一江春水澄葡萄,芦花万顷眠渔舠(《宋诗拾遗》卷一七)。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记录了作者在全州南城一带艰难跋涉的旅途见闻,像一篇充满画面感的旅行日记。

开篇用"石崖为趾江为濠"这样形象的比喻,把陡峭山崖比作城墙根基,滔滔江水比作护城河,立刻勾勒出全州城南险要壮观的地势。接着用"凌落渡江""空濛瘴雾"等词,描绘出渡江时雾气弥漫、视野模糊的景象。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旅途艰辛:渡船时遭遇急雨,船夫连竹篙都拿不稳;山路被雨水冲刷得像戈矛般锋利,连健壮的马匹都寸步难行;最后不得不弃马步行,在猿猴都发愁的险路上"十步九顾"地小心前进。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亲历其境,感受到行路之难。

结尾处笔锋一转,疲惫的旅人终于找到歇脚处,却连村酿都酸涩难咽。但作者并未抱怨,反而以开阔的胸襟表示: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仍要坚持走遍湖湘大地考察民情。最后用"清风明月""山猿野鹤"这样清雅的意象,以及春水澄澈、芦花万顷的宁静画面,将艰辛的旅途升华成富有诗意的精神之旅。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既真实记录了古代旅行的种种困难,又展现了文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态度。那些生动的自然描写,不仅是对景物的刻画,更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读来既能感受到山水之美,又能体会到古人"行万里路"的执着精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