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送别一位叫许周翰的官员去井陉(今河北一带)任职时写的。全诗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依依惜别之情。
前两句说许周翰文武双全、政绩出色,虽然要分别了,但大家还在传颂他执政时平和仁厚的作风。"鲈乡"两句用吃鱼的典故(西晋张翰因思念家乡鲈鱼而辞官)反着说:你这次赴任不会像张翰那样想家,因为你去的虽是偏远之地,但会有仙鹤作伴(比喻清高脱俗)。
中间两句写景:在京城能看到五彩祥云(象征天子所在),而边关的榆树像繁星般密布(暗示防务繁重)。最后两句最感人:我很想学古人"绣平原"的典故(战国时平原君门客为表忠心,在衣服上绣平原君像),但听说你的行装很简单,只有几件粗布衣服,可见你清廉自守。
全诗妙在把离别写得既大气又亲切,通过"鲈鱼""仙鹤""绣像"这些接地气的比喻,既夸赞朋友才能品德,又暗含对他赴任边关的关心。最后用"只带五件粗衣"的细节,生动刻画出清官形象,比直接夸廉洁更有说服力。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