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

缭墙茅屋闭孤城,寒压晁厨火未生。
连日穷阴疑有雨,五更微雪径成晴。
坐销短晷经檐影,閒听邻家压酒声。
天意似催梅信早,望乡孤客最关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雪后的场景,充满了孤寂与思乡之情。

开头两句写景:高墙环绕的茅草屋紧闭着,整座城显得孤零零的。天气寒冷,连厨房的灶火都还没生起来。这里用"寒压"二字很传神,让人感受到寒气仿佛有重量,压得人透不过气。

中间四句写时间变化:连日阴云密布,让人以为要下雨,没想到五更天飘了点小雪,反而转晴了。白天坐在屋里,看着屋檐投下的影子慢慢移动("短晷"指冬日短暂的阳光),闲来无事听着邻居家酿酒的声音。这些细节描写让画面活了起来,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百无聊赖的状态。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天气似乎在催促梅花早点开放,而远在他乡的游子(诗人自己)最牵挂的就是故乡。这里"梅信"指梅花开放的消息,古人常把梅花当作报春使者。诗人由眼前的雪景想到梅花,又由梅花想到故乡,情感自然流露。

整首诗就像一幅冬日水墨画,用简单的白描手法,通过"茅屋"、"寒压"、"微雪"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在寒冷的冬日里,诗人对温暖的故乡的思念显得格外深切。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乡愁。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