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于章兄青海两晋斋雅集,赏郗璿、羊逸墓志及永和九年砖拓,座上何兄涤非、车兄帝麟等
天气清明似永和,惠风和畅处行歌。
移来彭泽先生柳,换取黄庭道士鹅。
万象归心同水月,百川汇海共烟波。
观今鉴古寻常事,齐物彭殇奈我何。
移来彭泽先生柳,换取黄庭道士鹅。
万象归心同水月,百川汇海共烟波。
观今鉴古寻常事,齐物彭殇奈我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文人雅集的场景,通过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古代文人的闲适生活和豁达心境。
首联"天气清明似永和"用永和九年(王羲之写《兰亭序》的年份)的典故,暗示这是一个适合文人雅聚的好天气。"惠风和畅处行歌"则直接描绘了微风和煦、人们吟诗作乐的惬意场景。
颔联用了两个著名典故:"彭泽先生柳"指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爱柳),"黄庭道士鹅"指王羲之(爱鹅,曾写《黄庭经》换鹅)。这两句生动表现了文人雅士之间以风雅之物相赠的闲情逸致。
颈联"万象归心同水月,百川汇海共烟波"用自然景象比喻文人雅士心灵相通、志趣相投。就像万物都倒映在水中,百川终将汇入大海,文人雅士们也在交流中达到精神共鸣。
尾联"观今鉴古寻常事,齐物彭殇奈我何"展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意思是说品鉴古今文物是平常事,而生死长短("彭"指长寿的彭祖,"殇"指早夭)这些世俗计较又与我何干呢?表达了文人淡泊名利、超脱生死的精神境界。
全诗用典自然,意境开阔,通过对雅集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诗中透露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同道心灵相通的愉悦,以及看淡生死荣辱的豁达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