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徐监簿作水始冰

霜落岁将晏,风生水始冰。犹残夏虫怪,初比玉壶凝。

气袭璇源洁,光摇宝鉴澄。涵虚同凛凛,履薄乍兢兢。

鱼鳖悲潜伏,江湖息沸腾。淩阴如献纳,会是却炎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冬交替时水面初结冰的景象,通过生动的自然变化传递出季节更替的韵味。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季节转换的微妙时刻(前四句) 开篇用"霜落"和"风生"点明深秋时节,水面刚结薄冰的瞬间。特别有趣的是提到"夏虫"还没完全消失,与初结的冰形成鲜明对比,就像玉壶里刚凝结的冰晶,突显了季节过渡的戏剧性。

2. 冰面的晶莹之美(中间四句) 用"璇源洁"(像美玉般洁净的水源)和"宝鉴澄"(如明镜般清澈)比喻结冰的水面。后两句更传神:整个水面都透着寒意,人走在薄冰上战战兢兢的样子,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看到那层脆弱的冰。

3. 自然生态的变化(后四句) 写鱼鳖躲藏、江湖平息,暗示冬季的沉寂。结尾想象这些冰是自然献给人类的礼物,能驱散暑热,用拟人手法给结冰现象赋予了浪漫色彩。

全诗妙在捕捉转瞬即逝的自然变化,把"水始冰"这个细微现象写得充满动态美感。通过夏虫与冬冰共存、履薄冰的紧张感等细节,让寻常的结冰过程变得诗意盎然。诗人用珠宝美玉作比,既写出冰的晶莹剔透,又暗含对自然造物之美的赞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