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庾信的这首《拟咏怀诗》借古讽今,通过几个历史人物的命运,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理想破灭的苦闷。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前四句用两个对比强烈的典故开篇。傅说本是穿囚衣的苦役(赭衣),却在傅岩被商王武丁发现成为贤相;姜子牙在渭水钓鱼看似闲散,实则等待明主。诗人接着突发奇想,说自己乘船能上月宫、驾车想摸到天——这些夸张想象其实是在自嘲:空有冲天志向,现实中却寸步难行。
中间两句"谁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是诗眼。像绷直的弓弦一样刚正不阿的性格,反而让自己处处碰壁。这里暗含对当时官场圆滑风气的讽刺。
后四句转向战国策士苏秦(苏季子)的故事。他主张"连横"策略却无人采纳,后来佩戴六国相印风光无限,但诗人却说:与其追求虚名,不如回乡种那两百亩田地来得实在。这其实是借苏秦的经历,表达自己从热衷功名到心灰意冷的转变。
全诗妙在把个人遭遇藏在历史典故里,既避免直白抱怨,又让读者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碰撞的痛感。那些"乘舟上月"的浪漫想象,反而更凸显了现实中的无力感,形成强烈反差。最后看似洒脱的归隐念头,实则是壮志未酬的无奈自嘲。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