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东家屋树与云齐,夜夜有乌来上栖。
明月照树栖乌啼,愁杀窗中战士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争背景下普通家庭的凄凉画面,用简单的意象传递出深刻的哀愁。

开头两句"东家屋树与云齐,夜夜有乌来上栖"像电影镜头一样,先展示了一棵高耸入云的大树,树上每晚都有乌鸦栖息。乌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象征不祥,这里暗示着某种不祥的预兆。

后两句"明月照树栖乌啼,愁杀窗中战士妻"将镜头转向屋内:皎洁月光下,乌鸦的啼叫声让窗边的妻子愁绪万千。这里"战士妻"点明了主题——这是一位军人的妻子,她的忧愁源于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担忧。

全诗最巧妙的是用乌鸦的意象贯穿始终:高大的树木暗示着丈夫的军人身份(古代常用"大树"比喻将领),乌鸦的啼叫则象征着战争带来的不祥。明月本应代表团圆,却照出了分离的痛苦。短短四句,没有直接写战争,却通过一位妻子夜不能寐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创伤。

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用日常景物表达深沉情感,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即使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思念与忧愁。

释文珦

释文珦(一二一〇——?)(生年据本集卷一〇《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