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岳飞墓前的感慨,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历史悲凉。
开头两句写岳飞墓的景象:老桧树不知何时枯尽,荒凉的祠堂却还留存。这里用"老桧"和"荒祠"两个意象,营造出沧桑感,暗示虽然时光流逝,但人们对岳飞的纪念仍在。
中间四句点出岳飞悲剧的核心:他因为"莫须有"的罪名(三字狱)成就了悲壮的名声,家族因两朝(宋高宗、宋孝宗)的恩宠与迫害而破碎。秋天人们带着祭品来祭奠,夜晚仿佛能看到他生前的军旗招展、英魂归来。这里用"俎豆"(祭品)和"旌旗"(军旗)两个具体物件,让抽象的纪念变得生动可感。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谁能真正明白这千古往事呢?想起这些只剩满心惆怅,连谈论都觉得心痛。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恰恰表达了对岳飞冤案最深刻的哀思。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直接说岳飞多冤、多伟大,而是通过墓前景物、祭祀场景这些具体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悲愤与无奈。就像我们今日站在历史遗址前,看着破旧的建筑,也会不由自主想象当年的故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