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杂诗 其一

未觉身行是翠微,乍惊岚气上人衣。
下看坠霭疑无地,侧指崩崖宛似扉。
路隔翔鸾仙迹杳,藓封卧鼓太音稀。
最奇一笏巅头石,独瞰空青更不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山云雾缭绕的山间行走时的奇妙体验,充满了超现实的梦幻感。

开头两句写作者不知不觉就走进了青翠的山中,突然发现山间的雾气已经悄悄沾湿了衣裳。这种"不知不觉"和"突然发现"的对比,生动表现了黄山云雾的神出鬼没。

中间四句用夸张的视角描写险峻的山势:往下看云雾弥漫仿佛没有地面,侧看崩塌的山崖像一扇巨大的门。路上见不到仙人的踪迹,长满青苔的岩石像沉睡的鼓,暗示这里曾经有仙乐飘荡。这些描写把黄山塑造成一个介于人间与仙境之间的神秘世界。

最后两句聚焦山顶一块像古代官员手板(笏)的奇石,说它独自俯瞰着天空却始终不飞走。这块"不飞的奇石"成为整首诗的点睛之笔,既写出了黄山的鬼斧神工,又暗含对超然物外的隐士精神的向往。

全诗通过行走黄山的所见所感,将现实景物与神话想象交织,营造出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山水世界,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诗中"疑无地"、"宛似扉"等描写,特别能引发读者对黄山奇景的无限遐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