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九月十五日于养心殿殿门外用鸟枪连毙逆匪二名十月十二日上命承恩公和世泰宣旨赐名威烈枪敬佩殊恩恭成长律
不数当时突火枪,熙朝武备制尤良。
发机连毙逾垣盗,飞弹双歼能语狼。
威烈嘉名恩肇锡,斗星妙用习毋忘。
戢兵肄武俱家法,合以皋比珍重藏。
发机连毙逾垣盗,飞弹双歼能语狼。
威烈嘉名恩肇锡,斗星妙用习毋忘。
戢兵肄武俱家法,合以皋比珍重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皇帝用一把鸟枪击毙两名反贼后,龙心大悦给枪赐名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现场直播般的战斗场面 前四句像动作电影镜头:这把鸟枪比老式火枪厉害多了("不数突火枪"),连发两弹就干掉了翻墙的盗贼("逾垣盗"),还把会耍嘴皮子的恶狼("能语狼"指狡猾的反贼)双双击毙。"飞弹"这个词现在还在用,当时却是新鲜说法,画面感特别强。
2. 皇帝赐名的荣耀时刻 五六句转入颁奖环节:皇帝给枪赐名"威烈"(威武刚烈),就像给立功将士授勋。特意提到要记住这把枪的"斗星妙用"(可能指枪械的瞄准技术),说明这不仅是冷兵器时代的荣耀,更是对先进武器的重视。
3. 藏枪背后的治国智慧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明明刚立战功,却说"戢兵"(收好武器)是祖传家法。就像现代国家展示完新型武器后,又强调"我们爱好和平"。把枪比作"皋比"(虎皮),既显珍贵又暗示武力威慑,这种含蓄的表达很符合帝王心思。
全诗妙在把一次反恐行动写成了科技宣传片——既炫耀了新式武器的威力,又不忘强调"我们动用武力是迫不得已"。这种政治宣传手法,古今其实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