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铜琴炉三十韵
宣庙贵薰玩,锤鍊戒纤杂。
出冶擅奇珍,制器迈古法。
入目璧逢卞,惊心兕离柙。
桐君号许分,朝冠耳嗤插。
足撑貌颇庄,口方手仅匝。
百金价讵昂,七弦盖惜乏。
夙癖爱收藏,索看厌纷沓。
柴汝脆羞媲,鼐鼒蠢愧狎。
色冷埋土璞,质腻醉姬颊(叶)。
薄红卵肤天,硬黄僧子衲。
幽燄常蕴腹,坚彩时彻睫(叶)。
离陆靡定观,珊瑚搅栀蜡。
拨灰爇龙涎,调丝逊山峡。
巾频就以烘,经莫藉此压。
声久腾帝京,宝喜归余匣。
制未满一斤,中可容三合。
有字款属镌,无酒唇欲呷。
倘遇蔡中郎,焦否指应掐。
清誇傍文史,俗幸免闺閤。
斗鸡缸名齐,沉泥砚品洽。
髹盘奉宜倭,锦囊裹用裌。
鼓铸匪为遥,鉴别此云甲。
淫雨勤自拭,活火促僮夹。
避尘须施笼,位几恒防磕。
左辅汉玉匙,右配果园合。
谛视讶烂光,欣赏饯残腊。
抚之不成音,铿尔空希荅。
张灯刻画吟,拈韵次第押。
风帘静垂垂,烟篆袅恰恰。
小物荐明禋,升香足大祫。
出冶擅奇珍,制器迈古法。
入目璧逢卞,惊心兕离柙。
桐君号许分,朝冠耳嗤插。
足撑貌颇庄,口方手仅匝。
百金价讵昂,七弦盖惜乏。
夙癖爱收藏,索看厌纷沓。
柴汝脆羞媲,鼐鼒蠢愧狎。
色冷埋土璞,质腻醉姬颊(叶)。
薄红卵肤天,硬黄僧子衲。
幽燄常蕴腹,坚彩时彻睫(叶)。
离陆靡定观,珊瑚搅栀蜡。
拨灰爇龙涎,调丝逊山峡。
巾频就以烘,经莫藉此压。
声久腾帝京,宝喜归余匣。
制未满一斤,中可容三合。
有字款属镌,无酒唇欲呷。
倘遇蔡中郎,焦否指应掐。
清誇傍文史,俗幸免闺閤。
斗鸡缸名齐,沉泥砚品洽。
髹盘奉宜倭,锦囊裹用裌。
鼓铸匪为遥,鉴别此云甲。
淫雨勤自拭,活火促僮夹。
避尘须施笼,位几恒防磕。
左辅汉玉匙,右配果园合。
谛视讶烂光,欣赏饯残腊。
抚之不成音,铿尔空希荅。
张灯刻画吟,拈韵次第押。
风帘静垂垂,烟篆袅恰恰。
小物荐明禋,升香足大祫。
现代解析
这首《宣铜琴炉三十韵》是一首赞美宣德年间铜制琴炉的咏物诗,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这件工艺品的珍贵与独特魅力。
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出身不凡
开篇就说这个琴炉是宣德皇帝(宣庙)喜爱的把玩之物,制作工艺精湛,超越了古代的方法。就像卞和发现的和氏璧一样珍贵,又像冲出牢笼的犀牛般令人惊叹。
2. 外形描写
诗人用各种比喻形容琴炉的外形:炉足稳稳支撑显得庄重,炉口方正;颜色像薄红的蛋壳,又像僧袍的硬黄;质地细腻如美人的脸颊。这些描写让琴炉的形象跃然纸上。
3. 珍贵特质
琴炉价值百金却不昂贵,因为它的品质远超这个价格。诗人说自己有收藏癖好,但这个琴炉让其他藏品(柴窑、汝窑瓷器)都相形见绌。它的色彩内敛如璞玉,质地温润。
4. 使用场景
描写了琴炉的实际用途:可以焚烧龙涎香,但弹琴时不如山峡的回音响亮;可以用来烘干手巾,但不能用来压经书。这些细节展现了它的实用价值。
5. 收藏意义
诗人得到这个琴炉后如获至宝,专门为它准备了配套的配件:左边配汉玉匙,右边配果园盒。琴炉虽小(不到一斤重),却能容纳三合香灰,显示出精巧的设计。
6. 艺术价值
诗人将它与斗鸡缸(明代名瓷)、沉泥砚(名砚)相提并论,认为它的品质同样出色。最后描写自己在灯下欣赏琴炉、即兴赋诗的场景,烟篆袅袅,更添雅致。
全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氏璧、犀牛、蛋壳、僧袍等)和细腻的观察,把一个铜制琴炉写得栩栩如生。诗人不仅欣赏它的工艺价值,更享受它带来的生活情趣,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虽然琴炉本身不能发声,但诗人通过文字让它"活"了起来,展现出"小物有大美"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