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庄赠王文奎下第后省亲

会稽文献邦,人杰乃地灵。
土俗无浇漓,山水有馀清。
先民乐遁藏,于焉解其缨。
栖迟族寓间,百世流芳馨。
名郎迈时流,髫龀若老成。
卜邻西庄上,迹晦心则宁。
黍稷被东阡,桑麻蔼前荣。
诗酒足自娱,势利鸿毛轻。
弱冠嗜经术,诗礼闻过庭。
词华发天藻,俊造蜚英声。
荐鹗万里秋,曝鳃千丈泠。
漆雕不我欺,闾丘徒自盈。
虞庠重琢磨,益友欢送迎。
翻思凊温日,不觉喜惧并。
明发乞归省,愧我非阳城。
翩翩孤征鸿,摇摇双旆旌。
路若过山阴,为我观兰亭。
剡溪虽怀贤,兴尽宜宵征。
升堂问起居,拜舞还自惊。
去时尚朱颜,今朝鬓星星。
咄唶山泽癯,亦能奋翘英。
况尔瑚琏器,岂不图骞腾。
鼎茵有其期,菽水何足矜。
男儿志四方,莫作儿女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才华横溢却科举落第的文人王文奎回乡探亲的故事,通过赞美他的品格和才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全诗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开头赞美王文奎的家乡会稽(今绍兴)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民风淳朴,山水清秀,历史上出过很多隐士高人。王文奎从小就显得比同龄人成熟稳重,选择在西庄定居,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种田养蚕,饮酒作诗,不慕权势。

2. 接着描写王文奎的才华:他二十岁就精通儒家经典,诗文写得极好,名声远播。虽然科举考试失利("荐鹗万里秋,曝鳃千丈泠"用鱼跃龙门失败的典故比喻落第),但他并不气馁,继续在国子监(虞庠)刻苦学习。

3. 然后写王文奎回乡探亲的场景:他独自踏上归途,路过山阴时可能去看兰亭(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地方)。回到家发现父母已经白发苍苍,而自己也从当初的少年变成了中年人。

4. 最后是作者对王文奎的鼓励:虽然你现在像个隐居山林的清瘦书生(山泽癯),但以你的才华(瑚琏器,指珍贵器皿比喻人才),终将有大展宏图的一天。男子汉应该志在四方,不要被儿女情长牵绊。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真实可感的文人形象
- 通过回乡见闻带出时光流逝的感慨
- 既有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有对建功立业的期许
- 最后点出"男儿志四方"的积极人生观

诗中"去时尚朱颜,今朝鬓星星"等句子生动表现了岁月变迁,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整体上既展现了传统文人的精神追求,又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