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水墨葡萄图,用生动的语言把静态的画作写活了。
前两句写画中葡萄的样子: "袅袅多应半熟时"——葡萄藤柔柔地垂着,上面的葡萄看起来快要熟了; "落斜高挂冷攒枝"——葡萄串斜斜地挂在枝头,藤蔓交错缠绕显得清冷。
后两句是诗人的联想: "分明记得山窗下"——这画面让他突然想起; "一架寒藤带雨垂"——曾经在山间小屋窗外,看到过带着雨水的葡萄藤垂落的真实场景。
全诗妙在三个地方: 1. 用"袅袅""落斜"等词让画里的葡萄藤有了动态感,仿佛在轻轻摆动 2. "冷攒枝"的"冷"字既写藤蔓交错的视觉感受,又暗示秋意 3. 最后两句突然从画作跳转到真实记忆,说明画家画得太逼真,让人真假难辨
诗人没有直接夸画得好,而是通过自己看画时的真实感受和联想,让读者自己体会到这幅水墨葡萄的传神之处。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