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马雨耕破舟诗后
大禹昔导江,志济昏垫黪。
中流龙负舟,圣心坚不撼。
其馀涉川民,临涛辄叹感。
欲停苦不得,岂尽负勇胆。
嗟子前时归,妻病卧床毯。
仓卒往视之,别我执手寁。
石头帆北张,天门日西晻。
知止信不殆,贪进意犹欿。
风利急上驶,石险藏下黮。
苟非神灵祐,已入蛟龙啖。
矶巨夜复昏,舟破木仅揽。
念与子相亲,岁月溯髦髧。
白发终牖下,固当埋坎窞。
焉可葬洪涛,含珠不投颌。
始闻涕为㫬,再见衷始惔。
憙子命才脱,高吟味已醰。
得丧似失马,甘苦类食榄。
人生托大化,阴阳听舒惨。
脩短要有命,不系避与敢。
食案寝席閒,或逾锋锐憯。
不见王会稽,誓墓避世坎。
岷峨万里外,欲溯三峡览。
世情外益忘,道味中愈憺。
子置青溪宅,吾将共铅椠。
不然棹渔舟,相从八葭菼。
更与傲风涛,衣蓑食藜糁。
中流龙负舟,圣心坚不撼。
其馀涉川民,临涛辄叹感。
欲停苦不得,岂尽负勇胆。
嗟子前时归,妻病卧床毯。
仓卒往视之,别我执手寁。
石头帆北张,天门日西晻。
知止信不殆,贪进意犹欿。
风利急上驶,石险藏下黮。
苟非神灵祐,已入蛟龙啖。
矶巨夜复昏,舟破木仅揽。
念与子相亲,岁月溯髦髧。
白发终牖下,固当埋坎窞。
焉可葬洪涛,含珠不投颌。
始闻涕为㫬,再见衷始惔。
憙子命才脱,高吟味已醰。
得丧似失马,甘苦类食榄。
人生托大化,阴阳听舒惨。
脩短要有命,不系避与敢。
食案寝席閒,或逾锋锐憯。
不见王会稽,誓墓避世坎。
岷峨万里外,欲溯三峡览。
世情外益忘,道味中愈憺。
子置青溪宅,吾将共铅椠。
不然棹渔舟,相从八葭菼。
更与傲风涛,衣蓑食藜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惊险的乘船经历,以及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用大禹治水的典故
诗人先提到大禹治水的故事,说大禹当年面对洪水毫不畏惧。但普通人遇到风浪就会害怕,不是他们胆小,而是确实危险——这里为后面自己的遇险经历埋下伏笔。
2. 惊险的沉船经历
诗人回忆自己乘船去看望生病的妻子时遭遇险情:船行至险滩,天黑风急,差点船毁人亡。他用"蛟龙啖"(被水怪吃掉)、"舟破木仅揽"(抓着破船板求生)等生动描写,让读者仿佛亲历这场生死危机。
3. 劫后余生的思考
脱险后,诗人感慨:人本该平安终老,若葬身鱼腹就太遗憾了。但他很快看开——人生得失就像"失马塞翁"(典故:坏事可能变好事),苦乐如同橄榄(先苦后甜)。他认为寿命长短是天命,与是否冒险无关,就算待在家里也可能出事。
4. 超脱的人生态度
最后诗人表示想和朋友一起隐居:要么在青溪边读书写作,要么划着小船捕鱼,哪怕再遇风浪也不怕。这种"穿着蓑衣吃粗粮"的朴素生活,反而能笑对风雨,体现了他历经危险后的豁达。
全诗亮点:
- 用沉船经历引出哲理,比单纯说教更打动人
- "得丧似失马,甘苦类食榄"等比喻通俗又深刻
- 结尾的隐居画面充满诗意,传递"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核心思想:人生充满意外,与其患得患失,不如坦然接受命运,在简单生活中找到精神自由。这种思想对现代人缓解焦虑也有启发意义。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