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悼念一位叫沈癯樵的画家。诗人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这位画家的生活与精神世界。
前两句说沈癯樵年轻时在南京(秣陵)为生活奔波,老了回到苏州(吴门)时已是白发苍苍。这里用"厌驱驰"表达他对世俗奔波的厌倦,"白发垂"则让人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沧桑。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画家的形象:他在灯下洒脱地解开衣襟作画(盘礴是古代画家作画时的潇洒姿态),在山中像樵夫一样持斧高歌。诗人用两个典故来形容他——像古代穷困但品德高尚的黔娄(原宪)一样,贫穷不是病;像书画三绝的顾恺之(虔)一样,痴迷艺术不是真痴。这些描写展现了一个超脱物质、专注艺术的形象。
最后两句写诗人看着画家的遗作:夕阳下展开画障(屏风画),画中的云山烟树让人感到无限悲伤。这里"落日"既是实景,也暗示画家生命的落幕,而画作永恒的艺术价值更反衬出逝者已去的哀伤。
全诗通过日常细节和贴切典故,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醉心艺术的画家形象,在平淡叙述中蕴含着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白发""落日""使人悲"等意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物是人非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