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蒋山望江亭次韵二首 其一

绝顶出华构,有时来一登。曾将六朝事,闲问百年僧。

寓目诚多感,投身愧未能。暂留林下夕,江浦散渔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山顶亭子时的所见所感,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写亭子建在山顶,自己偶尔会来登临。这里的"华构"指精美的建筑,暗示亭子位置绝佳。诗人用"有时"二字,透露出一种随性悠闲的生活态度。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诗人看着眼前景色,想起六朝旧事,便向山中老僧打听历史变迁。"闲问"二字显得很自然,就像日常聊天一样。但历史沧桑让诗人感慨万千,他觉得自己没能为国家社会做更多贡献,感到有些惭愧。这里把个人感受和历史兴亡联系起来,情感真挚。

最后两句写傍晚时分的山林江景。诗人暂时停留在林间,看江边渔灯点点。这个画面宁静美好,与前面的历史感慨形成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从沉重思考回归到眼前生活的过程。

全诗就像一段心灵独白:从登高望远,到怀古伤今,最后在自然景色中找到平静。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但通过简单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变化,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逝中的复杂心境。特别是"愧未能"三个字,道出了许多人在面对历史时共有的无力感,很容易引起共鸣。

汪广洋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