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名叫杨守的官员(号铁庵),把他比作宋代刚直敢谏的"铁汉"刘元城。全诗通过三个层次展现他的品格:
1. 开篇用对比手法:北方官员通常害怕到南方瘴气之地任职,但杨守却像吃过谏议大夫这碗饭一样(暗指他像刘元城一样敢直言),早已习惯这种环境。"饱曾谙"用吃饭打比方,说他有经验。
2. 中间四句用反问和比喻:谁说南方瘴雾之地不能成为家园?这里可是出过状元的地方(魁躔指状元星宿)。用"眉斧"(修眉的刀)比喻琐碎攻击,说正直的人不会被闲言碎语打倒;用"脊梁檐"比喻危难时需要他这样的中流砥柱,就像房子的主梁要能撑起屋檐。
3. 结尾展望未来:即便杨守将来离开,他在这里的事迹也会成为当地人传颂的佳话。"公归未必怀陈迹"其实是反话,意思是他的功绩根本不用自己惦记,百姓自然会记住。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官员形象写得生动可感,用"铁汉""脊梁"这些建筑比喻突出刚毅品格,用"眉斧"这样生活化的小物件反衬大品格,最后落脚在民心口碑上,比直接夸赞更有说服力。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