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根斑竹杖为线索,通过丰富的联想展现了它的前世今生和人文情怀。
前两句写竹杖的实用价值:这是一根八尺高的竹杖,虽然竹根部分保留不多,但它经常陪伴山村老人出行。这里用"野老"一词暗示了竹杖朴实无华却可靠的特质。
中间四句展开浪漫想象:诗人由竹杖联想到湘妃竹的传说(舜帝去世后,他的两位妃子在湘江边哭泣,泪水洒在竹子上形成斑点),又联想到汉代刘向在天禄阁校书时太乙真人赐予的藜杖,以及仙人费长房骑竹杖化龙的故事。这些典故都在说竹杖不平凡的身世。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当年杨羲梦到仙人赐予九节杖的盛事已成过往,如今人间再难见到那样的仙家宝物。这里透露出对神仙传说的怀念,也暗含对现实的感慨。
全诗妙在把一根普通竹杖写得充满仙气,通过历史传说与现实物件的交织,既赞美了竹杖的实用价值,又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人用"却怜""犹染"等词语,让竹杖仿佛带着千年记忆,读来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