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黄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仙气和隐逸的情调。
首联"秀出云霄一杖探,诸峰高下护晴岚"写黄山高耸入云,作者拄着拐杖探访,群峰在阳光下笼罩着薄雾。这里用"一杖探"显得很生动,就像我们现代人拿着登山杖去爬山一样。
颔联"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见龙津月在潭"用了两个神话典故。前句暗指月宫玉兔捣药的传说,后句说月光照在潭水上,仿佛能看见龙影。这两句把黄山写得像仙境一样神秘。
颈联"洞暖有花因七七,云深无语住三三"很有意思。"七七"可能指代某种仙花,"三三"则让人联想到道教的三清。这两句说山洞温暖开着仙花,云雾深处住着不言不语的神仙,把黄山比作神仙居住的地方。
尾联"粥鱼敲动山林典,合傍浮丘去结庵"最有意思。"粥鱼"是寺庙里吃饭时敲的木鱼声,"浮丘"是传说中黄帝时的仙人。这两句说听到寺庙的木鱼声,就想跟着仙人在这里搭个茅屋住下,表达了作者想要隐居修仙的愿望。
整首诗把黄山写得仙气飘飘,既有实景描写,又加入神话想象,最后表达出想要在此隐居的愿望。读起来让人感觉黄山不只是一座山,更像是一个远离尘世的神仙世界。
焦炳炎
宋宣州人,徙居嘉兴,字济甫。理宗淳祐元年进士。为谏官,时宰主括田议,远近骚动,炳炎痛疏其害,面奏累数千言。除太常少卿,辞去,以右文殿修撰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