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木过访兼惠赠言赋荅一首
经始岩栖日,中郎接俊贤。
英姿家玉比,文藻国华先。
朗思俱名理,清言各妙铨。
意同开水镜,情契写山弦。
抒轴推芳品,津梁拟上骞。
人将明月觏,诗以穆风传。
霞彩参谈席,春容入款筵。
使轺回鲁岱,仙鹢驻吴天。
雁远离琴外,川长别酒前。
旗亭杨柳色,早已挂征烟。
英姿家玉比,文藻国华先。
朗思俱名理,清言各妙铨。
意同开水镜,情契写山弦。
抒轴推芳品,津梁拟上骞。
人将明月觏,诗以穆风传。
霞彩参谈席,春容入款筵。
使轺回鲁岱,仙鹢驻吴天。
雁远离琴外,川长别酒前。
旗亭杨柳色,早已挂征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文人雅士间的知音相遇与离别,充满了对才华的赞美和友情的珍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相遇场景 诗人用"岩栖日"(隐居山中的日子)开篇,暗示自己原本过着清静生活,直到遇见蔡子木这位"俊贤"(才华出众的人)。就像突然遇到一块美玉,对方的文采风度让诗人眼前一亮。
2. 惺惺相惜 诗中"朗思""清言"等词,描写两人交谈时思维碰撞的火花——他们讨论哲理时见解通透(名理),交流时言语精妙(妙铨)。这种思想共鸣让诗人感觉像照镜子般透彻,又像听高山流水般和谐。
3. 才华赞美 诗人用一连串比喻夸赞对方:文章如织锦般精美(抒轴推芳品),才情似要飞升的仙鹤(津梁拟上骞)。更说他的诗作像和煦春风般令人陶醉(穆风传),谈吐如彩霞般绚丽(霞彩参谈席)。
4. 离别惆怅 后段转入离别场景:使者车马(使轺)要返回山东,友人的船(仙鹢)将停泊江南。望着长河饮别酒,听着渐远的琴声,连驿站(旗亭)的杨柳都仿佛提前笼上了离别的烟霭。
全诗妙在把抽象的知音之情具象化:用"水镜""山弦"比喻心意相通,用"明月""彩霞"烘托高雅气质。最打动人的是结尾——明明人还未走,却已从杨柳色中看到离别,这种"预支伤感"的手法让读者更能体会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黄省曾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