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诏同编修敕令终篇例赐勋一转谢参预东平会

法家高议集朝緌,成绩连茅被帝晖。
均赏已知羊胃灿,铭恩偏觉鼠肝微。
泥涂枉入鸿钧用,腹背还凭逸翮飞。
天禄半生阗眩病,犹堪持帚扫朱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完成朝廷法律编修工作后,接受封赏时写的谢恩之作,用比喻和自谦的方式表达了对皇恩的感激和继续效力的决心。

前两句写工作场景:法律专家们(法家)在朝堂上热烈讨论(高议集朝緌),自己参与编修的成绩(连茅)得到了皇帝赏识(被帝晖)。这里用"连茅"比喻微小贡献,"帝晖"象征皇恩。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表达心情:得到封赏像羊胃般显赫(羊胃灿),但自己觉得功劳微小如鼠肝(鼠肝微)。自比"泥涂"(泥土)误入朝廷大业(鸿钧用),今后还要靠同僚们(逸翮飞指能人)提携。这些比喻生动展现了受宠若惊的心态。

最后两句转写身体状况:半生在天禄阁(皇家藏书处)工作落下头晕的毛病(阗眩病),但依然愿意持扫帚为朝廷效力(扫朱扉)。"扫朱扉"这个意象特别巧妙,用打扫宫门的小事,暗示愿继续做基础工作。

全诗亮点在于:用"羊胃/鼠肝""泥涂/鸿钧"等悬殊对比,既符合谢恩诗的礼仪要求,又真实展现了知识分子的谦卑;结尾带病效力的表态,在恭敬中透着文人风骨。比喻通俗但意境高雅,是古代谢恩诗中的佳作。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