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初到陵水县时看到的贫困景象,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苛捐杂税的不满。
开头两句写作者刚到陵水县城,看到的是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让他感到忧愁。"墙垣多竖木"说明城墙是用简陋的木头搭建的,"官吏半乘牛"则反映出当地官员出行只能骑牛,连马都没有,可见条件之艰苦。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百姓的困苦生活:百姓要缴纳榔税(一种苛捐杂税),官府还频繁征调妇女去服劳役。最后两句是作者发出的感叹:看到老人们生活如此艰难,官府怎么忍心还要向他们征收苛捐杂税呢?
整首诗用朴素的语言,通过几个典型细节(木头城墙、骑牛的官员、妇女被征调等),生动展现了当地百姓的贫困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苛政的不满。这种关注民生疾苦的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