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喜雪后的美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全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雪景的纯净与生活的温暖。
首联“川原恍若白崖天,屑玉轻明瑞有年”写雪后大地一片洁白,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白雪覆盖,轻盈的雪花像碎玉一样晶莹剔透,预示着来年的丰收吉祥。这里用“白崖天”形容雪景的壮阔,用“屑玉”比喻雪花的精致,画面感极强。
颔联“折竹掀轰宵暗积,欺梅艳溢晓相鲜”进一步描写雪的力量与美丽。积雪压断了竹子,发出轰然声响,而梅花在雪的映衬下更加鲜艳夺目。这两句动静结合,既表现了雪的厚重,又突出了梅的傲雪精神。
颈联“当知破耳冲风出,未似蒙头正昼眠”转向诗人自身的感受。诗人冒着寒风出门赏雪,不像那些蒙头大睡的人。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尾联“杲日能怜有贫者,不须更作寄天笺”是诗人的感慨。阳光普照,连穷人也感受到温暖,因此不必再向天祈求什么。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恩。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诗人通过雪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中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象,又有细腻的人文关怀,读来令人感到宁静而温暖。
范浚
范浚(1102-1150),字茂名(一作茂明),婺州兰溪(金华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