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粤秀山登高
夜闻花塔风铃语,明日天当不风雨。
晓来万里无纤云,倒挽澄江洗天宇。
峨峨南城公,有似古欧阳。
山水之间得真乐,春秋佳日可以对客倾壶觞。
我时愊抑伏闾里,公来挈我翠微里。
坐我越冈之侧、楚庭之巅,吹我以五仙观上之灵风,涤我以鲍姑井中之甘泉。
酌我以鹅黄鸭绿之美酒,示我以瑶绳金检之奇篇。
使我沈忧得释、烦痾得蠲,左把稚川袖,右拍安期肩。
飞觥脱帽,银海眩斗,觉南溟云气浮樽前。
五羊城中十万户,下视漠漠苍苍然。
有人山下一矫首,望见酒龙诗虎皆神仙。
不知今日海内名山百千亿,几人高会罗群贤。
朝台安在哉,歌舞亦消歇。
王宏颇解事,长房莫饶舌。
茱萸之囊系臂求长生,何似菊花之酒长不竭。
百壶欲尽醉兀兀,风马云车云飘忽。
山头客散山不孤,一片飞来汉时月。
晓来万里无纤云,倒挽澄江洗天宇。
峨峨南城公,有似古欧阳。
山水之间得真乐,春秋佳日可以对客倾壶觞。
我时愊抑伏闾里,公来挈我翠微里。
坐我越冈之侧、楚庭之巅,吹我以五仙观上之灵风,涤我以鲍姑井中之甘泉。
酌我以鹅黄鸭绿之美酒,示我以瑶绳金检之奇篇。
使我沈忧得释、烦痾得蠲,左把稚川袖,右拍安期肩。
飞觥脱帽,银海眩斗,觉南溟云气浮樽前。
五羊城中十万户,下视漠漠苍苍然。
有人山下一矫首,望见酒龙诗虎皆神仙。
不知今日海内名山百千亿,几人高会罗群贤。
朝台安在哉,歌舞亦消歇。
王宏颇解事,长房莫饶舌。
茱萸之囊系臂求长生,何似菊花之酒长不竭。
百壶欲尽醉兀兀,风马云车云飘忽。
山头客散山不孤,一片飞来汉时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登上粤秀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豪迈洒脱的情怀和超然物外的意境。
开篇写登山前夜听到风铃声,预感第二天是个好天气。果然清晨万里无云,天空澄澈如洗。这里用"倒挽澄江洗天宇"的夸张手法,展现天空的明净透亮。
接着诗人提到南城公(可能指同游友人),将他比作爱山水的欧阳修。在这样美好的秋日里,他们可以尽情饮酒作乐。而原本郁闷的诗人,被友人带到山顶后,心情豁然开朗。
中间部分用一连串生动的画面描写登山之乐:五仙观的清风、鲍姑井的甘泉、美酒佳酿、奇文妙句,让诗人忘却烦恼。他与传说中的仙人把酒言欢,俯瞰广州城十万人家,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神仙。
最后诗人感慨:天下名山虽多,但能像今天这样与贤士欢聚的能有几次?历史上的歌舞楼台都已消失,与其系茱萸求长生,不如痛饮菊花酒。当宾客散去,只剩一轮明月相伴,更显山色清幽。
全诗以登山为线索,将现实景物与神话传说交织,表达了超脱尘世、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语言豪放不羁,想象瑰丽奇特,展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张维屏
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