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除夕前赐给臣子"福"字时的隆重场景,展现了皇恩浩荡的喜庆氛围。
前两句写皇帝亲笔题写"福"字的日子恰逢吉祥时刻,强调这份恩赐来自天子。用"自天"重复出现,突出皇权的神圣性。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了御赐"福"字的珍贵:像凤凰羽毛般华丽的字迹照亮皇宫,像龙珠般珍贵的墨宝赐给大臣。臣子们从深宫捧出御赐福字倍感荣耀,这墨宝将像皇宫匾额一样永不褪色。这里用"凤藻""骊珠"等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御书的尊贵。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这福字承载着天子对江山永固的祝福,也象征着皇恩将惠及天下百姓。通过"箕畴""敷锡"等典故,把个人受赏提升到普天同庆的高度。
全诗通过受赐福字这一具体事件,展现了皇权的威严与仁德,以及臣子对皇恩的感激。比喻生动,层层递进,既有仪式感的庄重,又充满节日的喜庆。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