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十八咏·罗汉洞

释迦行中国,设教周孔同。
吾知诸子弟,不殊阙里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释迦)来到中国传播教义,作者认为他的教化方式与中国的孔子(周孔)很相似。后两句说:我知道跟随释迦学习的弟子们,和当年在孔子故乡(阙里)求学的儒家弟子没什么两样。

简单来说,作者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三个核心观点: 1. 佛教和儒家虽然来自不同文化,但教化人的本质是相通的 2. 修行求道的人,不论学佛还是学儒,追求真理的心是一样的 3. 不同文化完全可以和谐共存,互相理解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 - 用"中国"和"阙里"两个地名,把印度佛教和中国儒家联系到一起 - "不殊"(没有不同)二字打破文化隔阂,体现包容思想 - 把严肃的宗教话题说得平易近人,就像说"不管跟哪个老师学习,好学生都一样"

通过日常可见的"师徒教学"场景,诗人让我们明白:真正有价值的教诲,不分东西方,都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这种跨越文化的智慧观照,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尤其值得品味。

晁公溯

晁公溯:一作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公武弟。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绍兴末知梁山军。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