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铜陵

山色日已远,问人归路长。
碧天凉夜阔,秋物雨馀荒。
人静路傍寺,鸟啼林下房。
铜陵竟何就,空死汉吴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铜陵的秋夜所见所感,充满了孤独、迷茫和对历史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旅人赶路的疲惫感:山色随着太阳西沉越来越模糊,向路人打听回家的路,却发现还很遥远。这里用简单的画面传递出人在异乡的漂泊感。

中间四句是环境描写:雨后初晴的秋夜,碧蓝的天空显得格外空旷,被雨水洗过的草木显得萧索。路边寺庙静悄悄的,只有林间小屋偶尔传来鸟叫声。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寂静、冷清的秋夜氛围,也暗示旅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突然转向历史:铜陵这个地方到底有什么特别呢?不过是让当年的吴王白白送命罢了。这里用"汉吴王"的典故(可能指西汉吴王刘濞叛乱失败之事),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叹——再辉煌的过往,最终也不过是一场空。这种感慨与前面萧瑟的秋夜景象相呼应,让整首诗从单纯的旅途描写升华到对人生、历史的思考。

全诗语言朴素但意境深远,通过旅途中的一个夜晚,把自然景色、个人心境和历史沉思巧妙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人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