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夜终于等到月亮出现的情景,充满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淡泊宁静的心境。
前两句说今晚的月光本来就很美,不需要人工雕琢("玉斧砻磨"的典故指古代传说月亮是仙人用玉斧修圆的)。这里用"不劳"二字,既赞美了月亮的天然之美,也暗含对人工矫饰的不屑。
中间四句写等待月亮的过程:诗人先是自我安慰说可能是云层太厚("云物偶如此"),虽然影响了写诗的兴致但也无可奈何;等到月亮终于突破云层,重现圆满姿态时,诗人欣喜地联想到这月光是银河倾泻了无数银河水才形成的珍贵景象。这里"千斛"形容月光如流水般倾泻的壮观,"费明河"的拟人手法让银河仿佛在精心准备这份月光礼物。
最后两句最见境界:诗人赏月后内心平静如水,就像古井无波般澄澈。这里的"古井"比喻既是说内心宁静,也暗含历经沧桑后的淡泊。全诗从期待到欣喜,最终归于平静,展现了典型的文人雅趣——既能享受自然之美,又能保持超然物外的心态。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把常见的赏月场景写得富有层次,最后落脚在人生境界上,让人看到月亮的同时,也看到了诗人澄明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