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茯苓草的形象和功效,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茯苓草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展现出其在医学上的重要作用。
首句“本自松根得”,告诉我们茯苓草是从松树根部生长出来的,这暗示了茯苓草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特定条件,也隐含了一种自然和谐之美。
“名因象物彰”,意思是茯苓草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外观特征来命名的,这反映了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事物,提炼出有用的信息。
“为医君可信,除疾我偏良”,这两句直接点出了茯苓草在医学上的作用。它告诉人们,茯苓草对治疗疾病非常有效,是可靠的药材。
“济众应藏用,捐躯必自强”,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茯苓草的价值。它不仅能帮助许多人解除病痛,而且非常坚韧,即使牺牲自己,也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无劳问踪迹,名字在仙方”,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茯苓草的知名度和它在医学上的重要地位。即使不深入探究它的生长环境和特性,人们也知道它在仙方中占有重要位置,这是一种对茯苓草的极高评价。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拟人手法,不仅赞美了茯苓草的自然生长环境和药用价值,还弘扬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使读者能感受到茯苓草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