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道中

几家村火聚,古树接桥横。
薄日凄天色,空山细涧声。
路长前岭暮,梦短故乡情。
去国随南雁,征衣半此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偏远山村的所见所感,用简单却充满画面感的语言,传递出漂泊人生的孤独与乡愁。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远处零星的农家灯火,老树斜倚在小桥上,惨淡的夕阳染着天空,寂静的山谷里回荡着溪水声。这些景物看似平常,但"凄""空""细"等字眼悄悄给画面蒙上了寂寞的滤镜,让人感受到旅途的冷清。

后四句转入内心独白。山路漫长,天色已晚,思乡的梦总是做不长——这里用"梦短"对应"路长",形成巧妙对比,说明现实的漂泊压倒了短暂的思乡慰藉。最后两句像一声叹息:跟着大雁南飞,半辈子都穿着赶路的衣裳。用"征衣"代指漂泊生涯,衣裳穿半生,说明人生大半在流浪。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素描笔勾勒的旅途速写。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平静下的苍凉:一个人走着看着,把孤独嚼碎了咽下去,只留下这些淡而苦的诗句。读者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在异乡的黄昏,突然袭来的想家时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