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行送李成之徵君
忆昔与君同射策,同舟同馆心胶漆。万言入奏甘弃置,赖有湖山好看客。
归装濡滞及黄池,半菽寒菹作除夕。慨慷相与期古人,聊复名场借梯级。
君家三秀立分鼎,太阿觉君锋更颖。吏行凫鹜鬨尘坌,寒露玉壶夐光炯。
五羊仙伯两眼明月秋,荐书万里彻冕旒。四贤同时一网收,朔风扶柂长江流。
迟顽我自费推激,隐忧百罹霜鬓出。未能勇决便幽栖,宁免随阳睨残粒。
送君矫翮玉霄去,为我一破胸怏悒。向来四海李兵部,正色立朝古遗直。
九原凛凛有生气,馀愤须与君湔涤。世故翻覆况多端,沉思使我心胆寒。
谁生厉阶今为梗,涓涓不窒惊涛澜。不知聚几州铁铸此错,百尺竿头一步底处著。
天位天职特用轩轾人,明眼勘破定何物。波流何可金石转,鲍肆讵能兰麝夺。
君不见考功望郎谏疏沥忠赤,垂绅满朝皆太息。
信有宗工妙绳尺,梁园我亦尘下客。法当冗散逃百谪,满意诸贤拱霄极。
谠言正论囊封溢,国势不难一枰活。正途未易荆榛辟,有谋勿惮时造膝。
救溺拯焚奚可失,海南波宽老龙蛰。朝朝满涧玩泉石,当为诸贤失衰疾。
我亦三叫喜动色,早愿采薇休戍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写给好友李成之的送别之作,通过回忆两人过往的交情,表达了对友人仕途的期许和对时局的忧思。全诗情感真挚,既有豪迈的送别之情,又暗含对官场现实的批判。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回忆往昔(开头到“聊复名场借梯级”)
诗人回忆与李成之年轻时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同住驿馆的亲密友谊。虽然他们的谏言未被采纳,但好在有湖山美景可以排遣失意。后来他们一起度过艰难的除夕,互相勉励要像古人一样有所作为,并约定在官场上互相扶持。
2. 赞美友人(“君家三秀立分鼎”到“朔风扶柂长江流”)
诗人称赞李成之才华出众,如同锋利的宝剑。虽然官场纷扰,但李成之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后来李成之得到推荐,与其他贤才一起被朝廷重用,如同乘着北风在长江上扬帆远航。
3. 自我感慨(“迟顽我自费推激”到“为我一破胸怏悒”)
诗人感叹自己性格迟钝,未能像李成之那样果断归隐,只能在官场中勉强谋生。如今送别友人高飞,希望他能一展抱负,同时也化解自己心中的郁闷。
4. 议论时局(“向来四海李兵部”到结尾)
诗人借古讽今,提到历史上正直的官员,感慨如今官场腐败、世道艰难。他批评某些人铸成大错却身居高位,呼吁正直之士要勇于进谏,挽救国家危局。最后,诗人想象李成之在海南隐居的生活,并为自己不能一同归隐而感到遗憾。
诗歌的艺术特色:
* 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回忆与友人的交往,表达对友人的赞美和期许,以及对时局的忧思,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 善用比喻,形象生动。 如将李成之的才华比作“太阿”宝剑,将官场比作“鲍肆”(卖咸鱼的店铺),形象地表现了李成之的高洁品格和官场的污浊。
* 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深化主题。 诗人不仅在诗中抒发个人情感,还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使诗歌具有更深的思想内涵。
总结:
这首诗是刘克庄送别友人的深情之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和美好祝愿,又抒发了对官场腐败和社会现实的忧思。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议论深刻,展现了刘克庄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