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郡诸居士

终南径甚捷,结茆邻帝乡。朝为谷口翁,暮为省中郎。

先生独何事,寄傲临沧浪。才高世莫染,德薰名自香。

青黄分谁数,膏火竟堪伤。游心圣贤域,脱身忧患场。

世路虽龃龉,天衢自腾骧。扪虱竟谁见,卧龙兴何长。

借居仲奄里,未升公德堂。十年逐流摈,千里坐相忘。

颓龄或可借,辟谷岂无方。终期继青莲,摇笔颂紫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坚守本心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精神和高尚品格的赞美。以下是逐层解析:

1. 隐居与仕途的对比 开头用"终南捷径"的典故(唐代有人借隐居终南山博取名声,实则谋求官职),讽刺那些假装隐居却追逐名利的人。而真正的隐士("先生")选择远离朝廷,在沧浪水畔(象征清高)保持傲骨,不屑随波逐流。

2. 品格的力量 用"德薰名自香"比喻美德如花香自然传播,强调真正的高洁不需要刻意宣扬。提到"青黄分谁数"(物品好坏自有公论)、"膏火堪伤"(飞蛾扑火喻名利害人),警示世人不要被浮华所惑。

3. 精神境界的追求 "游心圣贤域"写隐士潜心钻研圣贤之道,"脱身忧患场"指远离官场纷争。即使现实坎坷("世路龃龉"),精神却如天马行空("天衢腾骧"),展现豁达心态。

4. 历史人物的呼应 "扪虱"用东晋王猛一边捉虱子一边纵论天下的典故,"卧龙"指诸葛亮,将隐士比作这些未出山前的贤者,暗示其才华未被世人真正了解。

5. 十年漂泊的释然 "十年逐流摈"写长期被世俗排斥,却以"坐相忘"(道家语,指超然物外)化解愤懑。最后借"辟谷"(道家养生术)和"青莲"(李白号青莲居士,象征超逸)表达对修道、写诗生活的向往。

核心魅力: 诗人用对比手法(真假隐士)、生动比喻(德如花香)和历史典故,刻画出一个在混浊世道中保持清醒的形象。看似写他人,实则寄托自己理想——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界认可,而在于内心的坚守与精神的自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