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尉小洞庭韵

少时耕钓为生涯,早知臭腐空神奇。
一丘一壑有佳处,人弃我取如拾遗。
晚将数雏就斗食,非愿厚禄多如茨。
山林习气今尚在,前身疑是王献之。
君王垂拱似虞夏,朝野多暇时雍熙。
公庭日晡鸟鹜散,屐齿小穿山径蹊。
隐仙一见即首肯,百钟索酒倾琉璃。
湖山亦为开画笥,烟霏空翠俱熹微。
幼舆风度极洒洒,计然策画徒规规。
苍松奋鬣倚风啸,候雁张羽粘天飞。
君山洞庭日在眼,不复引领巴丘西。
急呼泓颍共着语,境胜颇与诗相宜。
诗成却忆梅子真,乌用一官黄绶为。
江头谁是吹笛叟,为公度此琼瑶词。
唤起群龙出平湖,属渠扶柂从东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厌倦官场、向往自然的文人形象,充满洒脱的生活情趣。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人生选择 诗人年轻时以耕钓为生("少时耕钓为生涯"),后来虽然做官,但始终觉得富贵如浮云("非愿厚禄多如茨")。他把别人看不上的山水当作珍宝("人弃我取如拾遗"),这种"反内卷"的生活态度,就像现代人逃离996去追求诗和远方。

2. 自然之乐 诗中用大量生动画面展现山水之美:湖山像打开的画卷("湖山亦为开画笥"),松树在风中像鬃毛飞扬的骏马("苍松奋鬣倚风啸"),大雁贴着天际飞翔("候雁张羽粘天飞")。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阔。

3. 精神追求 诗人自比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前身疑是王献之"),用"吹笛叟"的典故表达超脱世俗的愿望。最后"唤起群龙出平湖"的奇幻想象,暗示他想要召唤神秘力量,助自己彻底归隐田园。

全诗妙在将日常景物写出仙气:衙门下班时鸟群飞散的场景("公庭日晡鸟鹜散"),朋友聚会时豪饮的痛快("百钟索酒倾琉璃"),都透着鲜活的生活气息。诗人用轻松笔调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名利场,而在与自然相处的每个瞬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