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试省耕(限二十韵)
青阳临左个,皇路庆由庚。
绮陌韶华遍,丹霄丽旭晴。
九斿清跸影,万乘属车声。
兰圃吹尘尽,芝田拂盖轻。
春光三月好,仙仗五云迎。
辇道遥相峙,钩陈静不惊。
林花飘凤幰,堤柳拥霓旌。
幽薄芳堪撷,寒塘涨已平。
泠风勤问俗,灵雨待销兵。
为念民依切,频劳法驾行。
人皆忘帝力,后自重农情。
畿甸恩膏沃,郊原淑气盈。
千村修黛轭,一垡涖朱纮。
草煖深藏雉,桑浓细啭莺。
懿筐来献茧,良耜去催耕。
终亩登周颂,蠲租陋汉京。
嘉禾同颖秀,瑞麦两岐呈。
地迥宸游畅,时和睿赏并。
负暄迎妇子,击壤应箫笙。
圣治先崇本,长春玉烛明。
绮陌韶华遍,丹霄丽旭晴。
九斿清跸影,万乘属车声。
兰圃吹尘尽,芝田拂盖轻。
春光三月好,仙仗五云迎。
辇道遥相峙,钩陈静不惊。
林花飘凤幰,堤柳拥霓旌。
幽薄芳堪撷,寒塘涨已平。
泠风勤问俗,灵雨待销兵。
为念民依切,频劳法驾行。
人皆忘帝力,后自重农情。
畿甸恩膏沃,郊原淑气盈。
千村修黛轭,一垡涖朱纮。
草煖深藏雉,桑浓细啭莺。
懿筐来献茧,良耜去催耕。
终亩登周颂,蠲租陋汉京。
嘉禾同颖秀,瑞麦两岐呈。
地迥宸游畅,时和睿赏并。
负暄迎妇子,击壤应箫笙。
圣治先崇本,长春玉烛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皇帝亲自巡视春耕的盛大场景,充满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下面用简单的话来分析:
1. 主题思想:
诗歌核心是歌颂皇帝关心百姓农耕,展现国家繁荣的景象。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和皇帝出巡的隆重场面,强调"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
2. 内容解析:
- 开头写春天来临("青阳"指春天),皇帝车队浩浩荡荡出发巡视。
- 中间用大量景物描写:柳树、鲜花、飞鸟、桑田等,渲染出生机勃勃的春耕图景。比如"堤柳拥霓旌"写柳枝像仪仗队一样迎接皇帝。
- 特别提到百姓献上蚕茧("懿筐来献茧")、农民忙着耕种("良耜去催耕"),说明农业丰收。
- 最后称赞这是圣明君主的治理成果,像温暖的烛光一样照亮天下。
3. 艺术特色:
- 画面感强:全诗像移动的画卷,从天空到田野,从皇帝仪仗到农民劳作,场景丰富。
- 善用对比:将华丽的皇家仪仗("九斿清跸影")与朴实的农耕生活("负暄迎妇子")自然结合。
- 双关手法:比如"丽旭晴"既写阳光明媚,也暗喻政治清明;"玉烛明"表面说烛光,实则比喻太平盛世。
4. 现代启示:
虽然写的是古代皇帝巡视,但核心是"领导者要重视民生基础"。诗中农民忘我劳作的场景("人皆忘帝力"),恰恰反衬出好的治理应当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不觉压力。这种"深入基层"的治理智慧,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全诗用华丽的辞藻包裹着朴实的道理:治国就像种田,需要脚踏实地,关注最根本的民生问题。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