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碧山吟社遗址怀兴复诸先生
山灵禅精蕴,源流无古今。不有吾徒在,林泉减清音。
十老开吟坛,斯人何崎嵚。洎乎嘉隆间,继起还能任。
俯仰二百载,流风久销沉。荒碑卧榛棘,野鸟鸣空林。
前年南垞翁,怀古情独深。白社倡嘉会,碧山罗华簪。
邵子期再续,逸兴飞远岑。觞斝集群彦,高唱摅崇襟。
仰见岭头月,来照山中吟。古人岂远哉,旷世从招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集的历史场景,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感慨和追思。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前八句写历史上"碧山吟社"的盛况:山水中蕴含着灵气,文脉从古至今从未断绝。如果没有我们这些文人雅士,山林泉水都会失去清雅之音。当年十位老者创立诗社,他们都是品格高尚的文人。到了嘉靖、隆庆年间,还有人能继承这个传统。
2. 中间六句写如今的衰败:转眼二百年过去,当年的风流雅事早已消失。只留下残碑埋在杂草中,野鸟在空荡的林间鸣叫。直到前年,有位南垞老先生怀着对古人的深情,重新在白社举办雅集,聚集了许多文人雅士。
3. 最后八句写复兴诗社的愿景:邵先生期待能延续这个传统,众人的雅兴飞向远山。大家饮酒赋诗,高声吟诵抒发情怀。抬头看见山头的明月,仿佛来为山中的吟咏作伴。古人其实并不遥远,即使隔了很久也能通过诗文与他们神交。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山灵"、"林泉"等自然意象烘托文人雅集的高洁 - 通过古今对比,展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 "岭头月"这个意象既写实又象征,暗示文脉永续 -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通过诗文可以与古人精神相通
全诗语言清雅,情感真挚,既有对逝去盛景的惋惜,也有对文化复兴的期待,展现了文人特有的历史情怀和风雅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