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云阁
句曲凋仙馆,兹山多白鹄。
积云荡胸起,层霄纷郁郁。
卷舒本无心,成盖复轮囷。
五色散晴采,三素堕寒影。
朝随白鹄积金峰,暮逐神蝙福乡井。
山中宰相挂冠归,身似閒云岂受羁。
不堪持赠赋诗寄,变化静观聊自怡。
商之孙子清庙器,灵笈琅章发玄秘。
飞阁冯虚杪万松,阴合窗扉凝玉气。
贞居先生杨许俦,曾过娄江江上楼。
论诗秉烛坐清夜,倾盖始识髯翁周。
我亦华阳洞中吏,不归已是三千岁。
西访髯周弟与孙,为觅怡云当少愒。
积云荡胸起,层霄纷郁郁。
卷舒本无心,成盖复轮囷。
五色散晴采,三素堕寒影。
朝随白鹄积金峰,暮逐神蝙福乡井。
山中宰相挂冠归,身似閒云岂受羁。
不堪持赠赋诗寄,变化静观聊自怡。
商之孙子清庙器,灵笈琅章发玄秘。
飞阁冯虚杪万松,阴合窗扉凝玉气。
贞居先生杨许俦,曾过娄江江上楼。
论诗秉烛坐清夜,倾盖始识髯翁周。
我亦华阳洞中吏,不归已是三千岁。
西访髯周弟与孙,为觅怡云当少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的山中隐居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超脱世俗的向往。以下是逐段分析:
1. 开篇写景:
诗人用"句曲凋仙馆"(仙馆荒凉)、"白鹄"(白色仙鹤)等意象,营造出山中幽静神秘的氛围。"积云荡胸起"形容云雾缭绕,仿佛从胸口升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阔和自由。
2. 云的自由:
"卷舒本无心"说云朵舒展卷动全凭自然,没有刻意为之,暗喻诗人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五色散晴采"描绘阳光下的云彩绚烂多彩,而"三素堕寒影"则写出云影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
3. 隐居生活:
"朝随白鹄积金峰,暮逐神蝙福乡井"写诗人白天与仙鹤为伴,夜晚追随蝙蝠(象征福气),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山中宰相挂冠归"借用典故,表达放弃功名、归隐山林的选择。
4. 友情与感悟:
诗人提到与"贞居先生"(隐士)和"髯翁周"(友人)秉烛夜谈、论诗的场景,展现志同道合的友情。"不归已是三千岁"用夸张手法,暗示自己早已超脱时间束缚,融入自然。
5. 结尾的寄托:
最后诗人提到"怡云"(让人愉悦的云),希望后人能在这片宁静中找到慰藉,点明全诗主旨——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安宁。
核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云雾、仙鹤、山峰等意象,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诗人以云自比,表达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隐居、交友的描写,传递出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人生理想。语言清新飘逸,画面感强,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山中的宁静与自由。
袁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