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同寅余公丧子
昔有东门吴,子死无忧情。
又有卜子夏,哭子乃丧明。
古人失子同切已,哭与无忧不相比。
千载斯文较是非,东门知命卜昧理。
君家翩翩好凤毛,一朝径赴琼楼招。
双亲哭子兄哭弟,满堂泪雨长悲号。
人生百年如梦觉,此身朝夕亦难料。
三槐五桂终尘灰,子女存亡何足道。
君方与国为栋梁,莫因无益空毁伤。
且与故人同一醉,明遣玄夫问苍苍。
又有卜子夏,哭子乃丧明。
古人失子同切已,哭与无忧不相比。
千载斯文较是非,东门知命卜昧理。
君家翩翩好凤毛,一朝径赴琼楼招。
双亲哭子兄哭弟,满堂泪雨长悲号。
人生百年如梦觉,此身朝夕亦难料。
三槐五桂终尘灰,子女存亡何足道。
君方与国为栋梁,莫因无益空毁伤。
且与故人同一醉,明遣玄夫问苍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安慰同僚余公丧子之作,通过对比古人对丧子的不同态度,劝解友人看淡生死,振作精神。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先用两个典故对比:东门吴丧子后淡然处之,卜子夏却因丧子哭瞎双眼。作者认为东门吴明白生死有命的道理更明智。
2. 中间描写余公家的悲痛场景:优秀的儿子突然离世,全家陷入巨大悲痛。但随即转折说人生如梦,草木终会成灰,子女存亡不必过分在意。这里用"三槐五桂"比喻显赫家世,说这些终究都会消逝。
3. 最后劝慰余公:你是国家栋梁,不要因无益的悲伤毁了自己。不如和我一起喝酒解忧,或向苍天寻求答案。这里的"玄夫"可能指占卜者,暗含命运难测之意。
全诗特色在于: - 用对比手法,先抑后扬 - 将大道理融入生活场景 - 劝慰时不回避死亡话题,反而直面生死 - 结尾给出具体建议,既有借酒消愁的世俗解法,也有探寻天意的哲学思考
这种劝慰方式既有文人风骨,又充满人情味,在承认痛苦合理性的同时,引导友人超越个人悲痛,看到更广阔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