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董帅干(元龙)二首 其一

裔自杏林仙,清闲福最全。
独醒偏醉客,鳏宿似逃禅。
古貌尧民老,风流晋世贤。
应门付儿辈,花竹小壶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董元龙(董帅干)而作,通过描绘他的生活态度和人格魅力,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赞美。

首联"裔自杏林仙,清闲福最全"说董元龙出身于医学世家("杏林"代指医家),一生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福气很足。这里用"仙"字既点明他的家世,又暗示他超脱尘世的气质。

颔联"独醒偏醉客,鳏宿似逃禅"用对比手法刻画他的性格:在众人皆醉时保持清醒,却又常常装作醉客;虽然独居("鳏宿"),却像在逃避世俗、专心修禅。这两句展现了他既入世又出世的矛盾统一。

颈联"古貌尧民老,风流晋世贤"赞美他的外貌和风度:面容古朴如尧帝时代的老人,举止风流似晋朝的名士。这里用两个历史典故,突出他兼具古朴与风雅的特质。

尾联"应门付儿辈,花竹小壶天"描写他的晚年生活:把迎来送往的家事交给儿孙,自己则在种满花竹的小天地里享受清闲。"小壶天"这个意象特别生动,把一个小院子比作神仙的壶中天地,凸显他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全诗通过多个生活细节和典故,塑造了一位超然物外、兼具古朴与风雅的隐士形象。语言清新自然,用典不着痕迹,在悼念中透露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诗中那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和"花竹小壶天"的闲适,展现了传统文人的理想人格。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