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

何来鬼斧掷奇踪,独睨青天傲岱宗。
夜雨孤祠留禹迹,秋霜断碣觅秦封。
晴连海色三千岛,胜绝天门第一峰。
目极甘泉亭畔路,西风几度寺前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峄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魅力。

首联“何来鬼斧掷奇踪,独睨青天傲岱宗”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峄山像是被鬼斧神工劈出来的奇观,它傲然矗立,连泰山(岱宗)都不放在眼里。这里突出了峄山险峻奇特、气势非凡的特点。

颔联“夜雨孤祠留禹迹,秋霜断碣觅秦封”转向历史感怀。夜雨中,古老的祠堂还保留着大禹治水的传说痕迹;秋霜覆盖的残碑上,依稀能辨认出秦始皇封禅的印记。这两句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传说结合,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厚重。

颈联“晴连海色三千岛,胜绝天门第一峰”写晴天时的开阔视野:站在山顶远眺,海天一色,岛屿星罗棋布;峄山的美景堪称天下第一,连天门山都比不上。这里用对比和夸张手法,极言峄山景色之壮美。

尾联“目极甘泉亭畔路,西风几度寺前钟”将视线拉回近处:望着甘泉亭边的小路,听着西风中寺庙钟声一次次回荡。钟声的“几度”暗示时光流逝,给壮丽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惆怅,让人感受到美景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感慨。

全诗就像一部风光纪录片:先给一个震撼的全景镜头(鬼斧神工的山势),然后聚焦历史细节(祠堂、石碑),接着航拍壮阔远景(海天岛屿),最后以特写镜头(小路、钟声)收尾。诗人巧妙地将自豪、怀古、赞叹、怅惘等复杂情感融入山水之中,让读者既能“看到”峄山的雄奇,又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