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桃川

久眷仙源胜,丹台石径迢。
桃花流水绕,归鹤峭峰高。
落日云中阁,飞泉洞口桥。
江平孤屿出,冈断两溪交。
山翠晴偏好,岚烟午不消。
牧歌林答响,树色雨增娇。
竹韵轻摇玉,松声碎落涛。
境幽仙可挹,地僻隐堪招。
胜地难常好,名区近亦寥。
元亭留晓节,霞槛集官轺。
驿路非秦世,汀蓠自楚骚。
保釐知政拙,奔走念民劳。
问酒聊酬兴,探奇暂避嚣。
太平怜往事,功业愧征袍。
何日询耕敛,重来访野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如仙境般的桃花源美景,同时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八句)用电影镜头般的手法展现美景:诗人来到一个石径蜿蜒的仙境,桃花伴着溪水,白鹤飞过陡峭山峰。夕阳下的云中楼阁、瀑布边的石桥、江心小岛、山间交汇的溪流,这些画面层层展开,像一幅青绿山水画卷。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聚焦细节:雨后的山林更显青翠,雾气到中午都不散。牧童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被雨水洗过的树木格外娇艳。风吹竹叶像玉佩轻响,松涛声像碎浪拍岸。这么幽静的地方,简直适合神仙居住,也适合隐士归隐。

第三部分(后八句)转入现实感慨:诗人叹息这样的美景越来越少见,官道上车马来往,早已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想到自己为政务奔波却能力有限,只能借酒消愁,来这片净土暂时逃避喧嚣。最后流露出归隐之意,想放下功名,像普通农夫樵夫那样生活。

全诗妙在"画中有话"——表面是山水游记,实则借景抒情。用16句铺陈世外桃源的美景,最后8句突然转折,像从梦境跌回现实。特别是"牧歌林答响"这句,用欢快的牧童反衬诗人的苦闷,形成强烈反差。最打动人心的还是结尾,一个官员坦诚自己"政拙""愧征袍",想卸下官职当农民,这在古代诗歌中相当真实可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