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松竹

细细松千叶,纷纷竹万枝。
寒声落幽径,碎影出疏篱。
冷逼风霜劲,清舍雨露滋。
不须稂莠念,自有岁寒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松竹在寒冬中的坚韧形象,传递出高洁不屈的精神品格。

前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松竹的形态:松叶如细密的鳞片层层叠叠,竹枝则像纷披的秀发自然垂落。寒风吹过幽静小路时,松竹发出沙沙声响;阳光透过稀疏的篱笆,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里通过"寒声""碎影"的动静结合,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后四句转向内在品质的刻画:松竹在风霜中愈发挺拔("风霜劲"),又因雨露滋养更显青翠("雨露滋")。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不需要与杂草(稂莠)比较,因为它们天生就具备抵御严寒的傲骨(岁寒姿)。这里用杂草反衬,突出松竹不随波逐流、保持本真的特质。

全诗妙在将植物特性人格化,表面写景实则咏志。松竹的形象隐喻着君子在逆境中坚守节操的品格,传递出"环境越严酷,越要保持本色"的积极人生态度。文字清新自然,比喻贴切,读来能感受到一股凛然正气。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