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三洲岩

去年骢马不同游,随意云帆此系舟。
万壑寒流千丈碧,五更残月四山秋。
天门夜迥人初到,仙树年芳鹤自留。
高挂一瓢休便得,人间何处问巢由(清黄登瀛编《端溪诗述》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三洲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去年骢马不同游,随意云帆此系舟"用对比手法,去年是骑马匆匆而过,今年则是乘船悠闲而来,暗示这次是放松心情的深度游览。"随意"二字透露出悠然自得的心境。

颔联"万壑寒流千丈碧,五更残月四山秋"是经典的对仗句,前句写白天看到的景象:无数山谷中碧绿的溪流奔涌而下;后句写黎明时分的景色:残月挂空,群山都染上秋色。一昼一夜,一碧一秋,展现出三洲岩的全天候美景。

颈联"天门夜迥人初到,仙树年芳鹤自留"转入仙境般的描写:夜晚来到高耸如天门般的山岩,看到仙树年年开花,白鹤自在栖息。这里用"仙树""鹤"等意象营造出超脱尘世的氛围。

尾联"高挂一瓢休便得,人间何处问巢由"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看到如此美景,不禁想效仿古代隐士巢父和许由,挂起水瓢隐居于此。但转念一想,在现实世界中,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隐逸之地呢?既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又透露出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就像一组精心拍摄的风景照:从白天的碧溪到黎明的秋山,从高耸的天门到栖鹤的仙树,最后定格在诗人手持水瓢的沉思。诗人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既展现了山水之美,又抒发了超脱世俗的情怀,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0